您的位置:首页 >智能 >

香港为什么说粤语(香港人为什么都会说英语)

时间:2023-03-03 09:31:49 来源:[db:来源]

“政府文件的中文行文‘好有问题’‘又长又谮(啰嗦)’。”据香港“大公网”报道,在之前进行的立法会答问会上,议员陈健波批评政府官员中文水平低。对此,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语文能力“是政府的弱点”,建议日后或把“学习中文”放入公务员学院的课程中。

香港人讲什么话?“两文三语”是官方的说法,即用中文与英文书写,以广东话、普通话和英语作为口语。但在现实中,却有一些变化。

见字如心。中国香港人用哪种语言,真不是一件小事,更不是一句“国际化大都市”就能随意带过的。

一、

如今是香港法定语文的中文,有过一段崎岖的经历。

1963年,钱穆先生倡办了香港中文大学。建校初期,他坚持用中文授课、由华人任校长,“(我)所争乃原则性者,他日物色校长人选,余决不参一议。”当时港英当局派来商议的英国人富尔敦称其为“君心如石,不可转也。”

钱穆先生所期待的,是自此中文在港不再受到轻视。香港中学分为英文授课中学和中文授课中学,那个时代,中文授课中学的毕业生没机会考取全英文授课的香港大学。

这是港英当局长期采取“重英轻中”策略的缩影。尽管彼时的香港华人占绝大多数,但当局的报告和通告都由英文书写,一切法律文书只有以英文书写才具合法效力。如果华人想要进入医生、律师、教师等专业领域或者进入政府工作,那首要条件就是精通英文。

“英国人管治时,永远是高高在上的样子,歧视中国人。”港中大毕业的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会长杨耀忠说,华人升职永远比英国人慢,不讲英语就根本不会睬你。

直到1970年9月,在强大的社会压力和民意基础面前,港英当局宣布成立“公事上使用中文问题研究委员会”。4年后,当局修改《法定语文条例》,中文正式成为法定语文。尽管如此,但“重英轻中”现象仍然存在。那时无论是报考大学还是谋求社会公职,只需英文成绩合格,直到1978年底,当局才改为中英文须同时合格。

等到1997年回归后,按照基本法第九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除使用中文外,还可使用英文,英文也是正式语言。”

这句话中有着精确且巧妙的逻辑关系:中文和英文都是法定正式语言,但中文拥有优先级;“可使用英文”的潜台词就是,也可以不使用英文。从理论上说,这确立了中文在香港的高阶地位。

二、

那么,现实中是什么样呢?

在政府网站“香港概览”中提到,按惯用交谈语言划分的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港人)中使用中国语言(广东话、普通话及其他中国方言)的占93.9%,英语只占4.3%。但同时又提到,在政府部门以及法律界、专业人士和商界之中,英文是广泛采用的语文。

看起来是不是挺矛盾的?

150多年的殖民统治加上当时港英当局的“重英轻中”策略,使英文异化为香港社会的所谓“高阶”语言。上至官方政策文件,下至工作交流或是递交证明,甚至是大商场的收银条,往往用的都是英文。而在不少专业界别中,比如金融、法律、商业、医疗等高薪领域,英文占了主导地位。

“课程改革之前,中文科还保留一些传统的古文。”香港教育大学荣休教授郑燕祥对中文地位有过解释,学古文不是为了写古文,而是要学生去学气节、为人、爱国。不过,古文在教育改革后被删减,留下了个近似“语言科”的中文科,“好像学英文那样学”。

再回到文首陈健波议员的提问。之后他向媒体解释,之所以要提出“有人中文水平低”,就是希望能让中文得到更多重视及应用,“香港多数普通市民惯用中文,但一些文件或者指引都以英文为主。即便是中文,也是用英文‘夹硬’翻成中文。”

香港回归已经23年,官方文件还是“惯用英语”,而在中文行文依然“好有问题”,这恐怕要引起香港社会的思考。不仅如此,语言问题一次次被卷入政治风波,且不说中文与英文间,学校用普通话还是用粤语教学也成了问题。

为此,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杨润雄还做过解释,“我们长远的目标是要看中文教学是否可以用普通话来进行。语言是有生命的,如果我们都用粤语学中文,将来是会和其他大部分人越走越远,还是最终走到一起?我作为教育局局长应该考虑这个问题。”

重一门语言而轻另一门语言,社会在不同语言间中漂流,凭各自立场寻找落脚点——这显然不是实行“两文三语”的“中英并重、中英皆擅”的初衷,更不该是语言政策希望达到的效果。

三、

今年4月起,香港纪律部队开始使用中式步操。这当然不是中式比英式好看这么简单。香港已回归祖国23年,但过去警务处、惩教署、海关、消防处、入境处等五大纪律部队人员一直沿用回归前的英式步操。社会各界对此一直存在着争议,坊间要求纪律部队步操去“殖民化”的呼声近两年更加高涨。

同样的,用哪种语言也不是一件小事。

语言到底是什么?它不止于汉字笔画与英文字母的区别,是思想的载体,关乎理念,关乎价值取向。本身就附加着太多意识形态和民族文化的内容。在一座城市选择哪种语言,不仅只是一种语言文字的地位问题,更代表市民心中对国家和民族身份的认同与理解。

举个最极端的例子,被“异化”的英语成为一些人反中乱港的“工具”。2016年10月12日,梁颂恒、游蕙祯在立法会宣誓时誓词中还故意用英语将中国读成“支那”,游蕙祯还在用英文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故意将之读成了脏话。事后,他们二人只以自己英文发音不准来搪塞。当然,这二人最终均被褫夺立法会议席。

如今,随着香港国安法的落地实施以及完善选举制度措施逐步实施,香港社会迎来的新的时代。

“香港未来要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注意,不只是立足‘本岛’了。”郑燕祥教授说,香港不能再抗拒融合,“以往的香港社会只识英文就够,中文都要装不懂,表示自己是纯英文教育、留学回来。现在不是了,要掌握普通话,掌握中文,又要能接轨国际。”

“英文和中文都是香港的法定语言,香港要把握发展机遇,学好中文乃至普通话都尤为重要。”香港民建联副主席陈勇说,“如果现在还有人以不擅长中文为骄傲,那必然会被历史淘汰。”

栏目主编:洪俊杰 文字编辑:洪俊杰

来源:作者:若拙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