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智能 >

厦门理工学院怎么样(厦门理工学院是厦门亲儿子)

时间:2022-07-19 10:31:10 来源:[db:来源]

“仅仅一年时间,我们将招坑村打造成了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的‘福建秋千第一村’”……近日,在厦门理工学院挂职干部脱贫攻坚事迹报告会上,学校影视与传播学院团委书记、福建省派驻村第一书记陈少杰等多位挂职干部以亲身经历,深情讲述脱贫攻坚故事,一件件感人至深的事迹打动了在场的每一名干部师生,在全校引起了热烈反响。

近年来,厦门理工学院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学校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抓手,选派和组织干部师生深入农村地区和革命老区,既为贫困地区脱贫增智贡献了厦理工力量,也进一步厚植了师生的家国情怀。

扎根农村的致富带头人

“书记,你要走了,怎么不说一声。”2021年3月23日临近中午,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仙都镇招坑村村委会跑来了四位当地村民,得知驻村书记陈少杰今天结束挂职“不告而别”,他们紧紧拉着陈少杰的手,久久不肯松开。

打包行囊,与村民依依惜别,这其实是陈少杰第二次身处这样的场景了。此前,他于2014年至2017年在南平市延平区前坪村挂职驻村第一书记。两次驻村,陈少杰敢想敢干敢突破,“磨破嘴、跑断腿”,为驻点扶贫村争取到了3000余万元帮扶资金,前坪村人均收入从4230元增长到8300多元,由“薄弱村”变脱贫“示范村”;招坑村打造出了秋千谷景区,每年带动村民增收都超过百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高收入村”、全省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

2017年,陈少杰被评为南平市“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荣获福建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荣誉的背后是他六年多时间30多万公里的奔波,以及被自己孩子称作“周末爸爸”的辛酸。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有机会在中华民族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伟大进程中,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贡献出自己的一点力量,深感自豪。

与招坑村距离半个小时车程,是厦门理工学院后勤处副处长林艺能挂职的漳州市华安县华丰镇半岭亭村。半岭亭村是一个海拔接近400米的小山村,村里缺水问题严重。2018年挂职以来,林艺能带领村民克服没有水源和资金短缺困难,建设了三个农业用水蓄水池和安全饮用水巩固提升工程,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村民的生活用水困难。驻村期间,他共争取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实施项目22个,半岭亭村不仅脱贫摘帽,而且全面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农村仍然是一片广阔的天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结束三年挂职,林艺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理工学院共选派18人次优秀干部挂职基层,其中有处科级干部、专任老师,也有辅导员、实验员,挂职时间从1年到3年不等,足迹遍布厦门集美区、同安区,漳州华安县、诏安县,泉州永春县,南平延平区等街道村庄。他们在乡村建设上贡献自己的智慧才华,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打造当地特色产业的技术指导员

培田村位于福建龙岩革命老区的连城县(贫困县),是历史文化名村。多年来,厦门理工设计艺术学院王瑶老师带领学生深入村庄调研,利用该村丰富的乡土文化,设计不同研学旅游周期的文创产品,实现培田村旅游产业经济创收。“我们的文创产品是将乡村传统文化的精神转化为可以携带和观赏的美育物质形式。”王瑶老师说。今年5月12日,在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上,由王瑶老师和黄晶晶老师指导的《“设计下乡”之高校美育的乡村服务——基于培田村儿童研学的文创产品设计》项目荣获全国二等奖。

“设计下乡”是厦门理工学院技术扶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学校师生团队把开发与保护、传承与创新、文化和生态紧密结合,从传统文化土壤中挖掘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为乡村“留住乡愁”。龙海市东园镇埭美村位于九龙江支流南溪河畔,村民以种地、养殖、外出务工为主,收入增长缓慢。2013年,前往该村开展田野调查的厦门理工文旅学院吴应其博士,提出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的构想。2017年5月,吴应其老师将个人长期对埭美村的无偿援助扩大为他所在支部的立项活动,多次组织支部党员及学生前往考察调研。几年来,随着埭美旅游文化内涵的充实及各项接待设施的完善,游客日益增多,村民收入大大提高。埭美还多次出镜《航拍中国——福建》《大儒朱熹》等大型纪录片。

此外,从2018年开始,学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组织68支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团队走进农村、走进革命老区,50多个立足当地特色的创业项目与当地签订了落地合作协议,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用脚步丈量八闽的乡村规划师

与“设计下乡”并行的还有“规划下乡”。在改造厦门翔安区面前埔村等传统村落时,厦门理工学院城乡风貌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发现村庄及周边石材加工厂堆杂大量废旧花岗岩条石,提出了“闽南石埕”的村落建设主题。经过改造,这些传统村落庙埕广场重现了以闽南条石和红砖铺地为特征的“庙埕—街巷—厝埕”网状空间风貌,堆满杂物的空间也得到治理,成为村民休憩、举办红白喜事的“乡村客厅”,人居环境提升显著,村民满意度大幅提高。

2014年以来,该中心黄庄巍、刘静、高燕、吴扬等教师及建筑系师生走遍福建全省9个地市城乡、80多个区县,600多个乡镇、3000多个村庄,普查了3万多栋历史建筑;为厦门翔安区、同安区,漳州芗城区、诏安县、云霄县等10多个区县提供美丽乡村、农房建设、宜居环境建设指导服务。此外,研究中心也在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实践工作,调查全国范围26省143县331个国家传统村落,完成住建部委托的《国家传统村落负面建设清单研究》报告,为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划定红线。

感悟于多年来的乡村之行,该中心在“一份献给‘脱贫攻坚战略’的答卷”报告中写道:“从台风来临前38度高温炙烤的漳州渔村,到正月里滴水成冰的龙岩老区;从闽浙交界的武夷山区,到闽粤边界的客家山乡,我们感受了闽南巷陌里的海风微醺,领略了土楼屋檐下的明月醉人,但更无法忘怀的,是一个个隐然于长路尽头的偏远山村、泥泞的乡间小道、盘旋不止的车道,以及劳动人民淳朴的笑容和离别时温暖粗糙的手掌。

“不管是选派干部驻村挂职,还是挖掘特色农村产业、参与乡村规划,归根到底都是人才扶贫,这也是高校参与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优势和特色所在”。厦门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林进川表示,服务脱贫攻坚是高校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作为“亲产业”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利用自身学科专业、人才、科技等智力优势,努力实现对贫困地区从“输血”扶贫到“造血”脱贫奔小康的转变,“在中华民族全面脱贫攻坚的千秋伟业中,厦门理工学院没有缺席,在迈向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学校将接续奋斗再立新功。”

来源:中国青年报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