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如何说服别人(如何说服别人案例)

时间:2022-05-01 08:31:16 来源:[db:来源]

向顾客推销自己的商品;让投资人投资自己的项目;跟老板提升职加薪;跟老婆商量晚上吃什么;……

突然发现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当中,无时无刻不在“说服”别人或者被别人“说服”。

在职场上,不管你是一个销售人员、营销策划人员、文案人员,还是管理人员,你会发现如何让自己的语言更有说服力,是职场上的一个核心竞争力。

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更有说服力呢?不妨看看下面两个小故事,或许对你有所启发。

故事一

飞机上,一位老人占了一个年轻人的座位,当年轻人拿着自己的票和老人沟通时,老人非常不耐烦地说,“我喜欢靠在窗的位置,你去坐我的座位吧,换个座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本来年轻人觉得换个座,确实不是什么大事,但是这个老人的态度却让他很不爽,于是年轻人拒绝了老人的要求。

于是,老人勃然大怒,不仅拒不让座,还指责年轻人不懂得尊老爱幼,没教养。

本想发怒的年轻人想了想,冷静了下来,轻声和老人说道,“其实不是我不愿意和您换座,只是您想想,万一飞机发生空难,我们可能都会烧得面目全非,这个时候我们的家属,只能根据我们的座位号来认领我们的遗骸。我倒是无所谓,可是您呢?您希望您的子女到时候把我当您来祭拜嘛?”

于是,老人想了想,嘴上虽是不服软,但还是坐回了自己的位置。

当你想要说服别人时,一味地讨论事情的对错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分析利弊才能够真正的说服对方。

国外曾有科学家做过一项研究,他们寻找了一些戒烟的志愿者观看一系列戒烟动画广告,同时对他们进行颅脑扫描。然后在一个月之后,研究者跟踪了每个参与者,看看他们的吸烟量是多少。

他们惊奇地发现在观看广告时,大脑的正中前额叶皮层越活跃的人,戒烟成功的就越多。而正中前额叶皮层正是在人们进行自我反省,或者评估与自己相关的周围世界时,才会工作起来。

因此,这个研究反映了,当一条广告可以激发人们的自省思维,评估自身环境时,它就是最具说服力的。

简单来说,当一个信息可以让人与其自身相联系起来, 与其相关程度越高,那么这个信息就越能成功改变其看法。

所以,当我们在试图说服别人时,仅仅认为某事对你来说重要或者具有说服力,这并不意味着对他人来说也是。

同时,以理服人,或许可以让对方屈服,但这更多的是屈服,而非心悦诚服;更多的时候,站在对方角度,以对方的“利弊得失”去引导对方自我思考,才更容易真正的说服对方。

故事二:

“假如给你1万块钱,让你从三楼跳下去,你会跳吗?”

应该没有人会跳吧。

“那如果给你10万块钱,让你从三楼跳下去呢?”

估计你会有一点点动心了,你会开始权衡利弊得失,你会判断跳下去会不会摔死或者摔残,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仍不足以让他们跳下去。

“那如果给你100万呢,你会跳吗?”

如果摔不死或者摔不残的话,相信不少人会选择跳。

“那如果现在三楼着火了,出口都被堵死了,只有跳下去才有可能生还,你会跳吗?”

绝大多数人肯定是义无反顾地就跳了。

这个故事又说明了什么呢?

与其说服别人,不如想着如何用利益打动对方,只要利益足够大,他自己就会说服自己,这就叫做“诱之以利”。

假如你在宣传一款产品,与其分析这款产品多么健康,多么有效,采用了什么原理,做了多少科学实验等等,都比不上直接告诉消费者,他会得到什么利益,来的更直接,更有说服力。

比如说一款减肥产品,直接告诉她多长时间,你能瘦多少斤;瘦了以后,你能得到什么样的身材;这么好的身材,你的生活将如何如何改变……

另外,还有一种比“诱之以利”更有效地说服技巧,就是“胁之以害”。

你们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卖吗?

好卖到都是消费者主动上门求着购买,而且不管多少钱,只要自己付得起,都会毫不犹豫地购买。

这就是药!

比如说,这几年盛行的“贩卖焦虑”,就是典型的“胁之以害”,营造氛围,传递焦虑,让你觉得自己病入膏肓了,不买他的“药”,自己的人生就废了,然后你就病急乱投医,让你买啥就买啥……

告诉对方这么做,你会得到多大的好处;远远赶不上告诉他,如果你不这么多,你会失去什么。

这就是“诱之以利”和“胁之以害”!

如果大家有时间看看谈判心理学或者消费心理学相关的书籍,就会发现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上,任何带有目的性的沟通,都是一个说服的过程。

而说服远远不是以理服人这么简单,而是有很多心理学上的技巧。

而本文中分享的两个小故事,就是简单地分析了“说服”的底层逻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