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电商 >

黄山学院怎么样(黄山学院一学生坠楼)

时间:2023-03-17 19:31:39 来源:[db:来源]

安青网讯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0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黄山学院共有四个专业入选,其中,旅游管理和产品设计两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和市场营销两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年来,黄山学院高度重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共两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共九个专业。

本科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础,本科教育质量彰显了一所大学的人才培养水平和办学特色。近年来,黄山学院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内涵发展,进一步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出一流本科教育的实践路径,进一步加快建成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丰富专业内涵 提高办学质量

该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统筹谋划,精心部署。2019年以来,先后出台《黄山学院本科专业建设与评估标准(试行)》《关于进一步推进应用型专业群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不断强化质量意识,着力关键领域,推动专业内涵式发展。

该校多次召开一流专业建设推进会,部署一流专业申报与建设相关工作。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铁范李铁范要求,各学院、各专业要紧紧抓住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申报及建设机遇,对照申报指标体系和填报要求,不断深入挖掘现有专业建设材料,凝练特色,精准发力,实现专业内涵发展,将一流专业申报和建设抓实、抓好、抓到位。副院长胡善风强调,各学院要牢固树立专业建设的质量意识,要注重内涵建设,持续抓好教师这一关键主体,持续抓好课程这一重要载体,持续抓好教研室这一根本阵地,不断提升专业培养质量,为专业建设打造更好的平台,为不断提升专业培养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在一流专业申报与建设的过程中,该校各学院不断完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进一步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推进专业办学高质量发展。

立足黄山 打造特色专业群

长期以来,该校始终坚持立足皖南、深耕黄山,聚焦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结构调整与改革机制,推进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发展和社会建设紧密对接。目前,该校已经初步形成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群,建成一批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专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作为我省首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该校顺应国家新发展格局,主动转变学科专业体系建设思路,积极建立主动求变的学科专业体系。秉持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基本定位,坚定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定位。依据社会认同度、办学条件、就业率等情况,实行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市场需求、国家战略需要等情况,适时申报建设新专业。推动专业结构调整主动对接地方、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为社会培养基础扎实、具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年来,该校暂停了七个本科专业的招生工作,增加了工艺美术、智能制造等九个本科专业。截至2021年3月,该校现有本科专业63个(含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中常年招生专业56个,涵盖工、管、艺、文等八大学科门类。

黄山市是旅游大市、生态大市和文化大市,旅游资源和生态资源丰富,徽州文化底蕴深厚。作为黄山市唯一的综合性省属普通本科院校,该校坚持扎根地方,强化“学校是黄山的,黄山也是学校的”意识,依托皖南及黄山市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坚定走“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的特色发展之路,在旅游、生态、徽文化等方面持续发力,推进旅游管理、林学、产品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市场营销等五个重点建设专业为主的应用型专业群建设,旅游、生态、徽文化的办学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

该校十分重视专业内涵建设,精心组织专业评估、认证工作。开展了校内首轮专业评估工作,完成14个专业的校内自评;完成了51个专业的省级专业评估组织管理工作。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烹饪与营养教育等四个专业通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教育质量认证,制药工程专业通过国家专业认证。

该校还注重加强课程建设,夯实专业教学基础。坚持突出“特色 一流”的建设思路,通过对外引进和自主建设的方式,加强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引进超星尔雅通识课程,近三年为学生提供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创新创业等类别课程三百多门,每学年选课达三万余人次;以省、校两级一流课程建设为引领,着力自主建设优质课程资源。截至目前,共建有省级一流类课程(含精品类等课程)六十余门,校级一流类课程(含精品类、优质类等课程)一百二十余门。

按下深化教育改革“快进键”

“一流本科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要加强一流本科教育”。2019年,教育部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计划2019年至2021年,建设一万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一万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

旅游管理和产品设计两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是该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也是全校上下围绕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总体目标所形成的重要成果,是对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成效的充分肯定,标志着该校本科专业建设的历史性突破,开创了该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该校将以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继续完善专业规划,加强专业建设,夯实专业基础,以新理念、新标准、新体系为引领,在专业改革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快“一流本科教育”的建设步伐,推动学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持续提升,加快建成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召开一流专业建设推进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建设经验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旅游应用型人才的摇篮

旅游学院与江苏天目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性校企合作协议

黄山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成立于1985年,是我省第一个旅游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之一,该专业坚持立足旅游行业,实行开放办学,实现校企互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辐射专业群建设,对接国际行业发展的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踏实肯干的思想品质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为旅游行业造就了一大批高级应用型人才,赢得了用人单位的一致赞誉。

“办学定位反映鲜明的办学特色”。旅游管理学院院长金声琅介绍,旅游管理类专业群的建立与发展源自于满足国家旅游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专业群的设置与调整都源自于旅游产业链的调整和辐射,从而形成鲜明的学科专业特色。根据旅游行业发展需要,由旅游管理专业牵头,带动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相关专业,辐射英语、日语、烹饪与营养教育、文化产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城乡规划、休闲体育等专业共同发展,成为全国高校中较早覆盖全域旅游完整学科专业链的地方院校。

近年来,该专业依托校地协同共搭平台,形成鲜明的地方性特色;产教融合“双元育人”,凸显了鲜明的应用型特色;国际合作创新发展,彰显了鲜明的国际化特色。金声琅介绍,该专业在人才培养上既坚持本科层次的理论教学,又强化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能力培养,构建了科学、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人才培养质量上的独特优势。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优良品质,还具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体现适应发展的综合素质,更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国际化的视野。截至2020年7月,该校已为旅游行业发展输送了万余名应用型专门人才,被誉为“培养旅游应用型人才的摇篮”。“毕业多年,回想母校仍然十分感恩”。2013年毕业于该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严春芳目前是上海市一家传媒公司的合伙人。她坦诚,母校的办学理念求真务实,育人模式重理论更重实践,鼓励自我探索与创新,为其毕业后的就业、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品设计专业:徽州艺术传承与创新的基地

师生团队参加德国“红点奖”颁奖仪式

从踏进象牙塔之初的迷茫,到如今对所学专业的热爱,该校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2018级学生贾晓晓实现了自我的积累与沉淀,并期待毕业时刻的完美绽放。循序渐进、丰富多彩的专业课,加上近水楼台的本土实践资源,让她坚定了设计的道路,种下了艺术的梦想。

该校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发端于2000年艺术系创建的美术学专业,2005年成立艺术设计专业,2012年设立产品设计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扎根地方,聚焦内涵提升,强化协同育人,完善保障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形成德智体美劳并重的培养体系,努力建设成为徽州艺术传承创新基地、安徽文化产业创意基地和长三角设计艺术人才培养基地。

一直以来,该专业坚定扎根徽州大地,搭建学产融合平台,致力于黄山旅游产品、绿色设计产品的研发;实施“课堂 工作室 企业 项目”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培育应用型设计艺术人才模式,配备“专业教师 企业设计师”融合型师资队伍,实施以教科研项目、学科竞赛、企业委托等项目驱动教学;推动“校内培养 校外培训”学产融合共育人才,教师梁军带领学生成立“黄山手绘”,已培应用型艺术人才三万余人。

“历经多年累积,产品设计专业现已形成打黄山牌、做徽文章,促进徽文化传承和地方产业发展,将人才培养写在徽州大地上的专业特色”。艺术学院院长路善全介绍,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在建设过程中,一是有明确的专业建设目标,致力于打造徽文化传承基地、皖南文化产业创意基地、长三角人才培养基地。二是确立立德树人工作机制,强调以德立身、德艺双馨,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走正道、走大道,确保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是将特色建设贯穿专业建设始终,在徽州文创产业研究、黄山旅游产品设计、乡村振兴绿色设计等领域深耕实践,成果落地,避免了专业建设的同质化倾向。四是以高水平师资带出高质量成果。目前该专业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学生获国际“红点奖”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届职业技能竞赛金奖等省级以上奖项六百余项。

□本报记者谢婷婷,通讯员黄良芳、徐德平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