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电商 >

国家为什么发展保险(国家政策支持力度最大的保险)

时间:2023-01-14 19:31:56 来源:[db:来源]

(报告出品方/作者:海通证券,孙婷、李芳洲)

核心观点:

惠民保市场空间逾百亿,行业巨头快速布局。

1)全国惠民保保费规模达 50 亿, 未来有百亿市场空间。惠民保于 2015 年由深圳发端,目前呈井喷式发展态势。 2020 年,全国已有 23 个省、179 个地级城市推出共 111 款惠民保产品,超 4000 万人参保,累计保费规模达 50 亿以上。根据中国银行保险报测算,惠民保未来 潜在保费规模约在 320 亿元/年。2)惠民保产品的主要优势在于投保门槛低(无 年龄限制、无职业限制、无健康体要求)、价格低廉、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均贯 彻普惠定位。3)财险公司参与惠民保热情高,平安集团、人保财险承办项目最 多,分别为 14 个、9 个。从承保机构数量看,惠民保呈现由一家险企单独承保 到多家公司共保的演变趋势。4)险企联合政府及第三方平台共同运营惠民保是 当前主要商业模式,基本采用“一城一策”模式,各地惠民保的保费定价、总 保额、年免赔额等均有不同。保险公司在定价策略上主打“产品性价比”策略, 惠民保产品保费大多位于 29 元/年-69 元/年,保额均在 100 万元及以上,呈现 出低保费、高保额的特点。在运营推广上主打“服务质量”,策略包括提高理赔 响应速度,提供增值服务等。

多因素助推惠民保走向浪头。

1)基本医疗保障力度仍待加强,医保基金支付压 力大。根据国家卫建委《2019 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 年我 国卫生总费用中个人卫生现金支出占比为 28.36%,尚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 的 15%-20%的理想目标水平,反映出我国个人医疗费用支出依然存在压力,基 本医疗保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此外,医保基金收入增速落后于支出增速, 导致基金结余率持续下滑。支付压力较大。

2)政策支持力度大。2014 年以来 有关部门多次发布政策文件鼓励商业健康险发展。2020 年 3 月,中共中央、国 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明确到 2030 年底,全国 将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 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3)慢病医疗压力凸显 叠加疫情刺激,健康险保障需求得到激发。受慢性病患者生存期的不断延长, 以及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和行为危险因素流行对慢性病发病 的影响,我国慢性病患者基数仍将不断扩大,同时因慢性病死亡的比例也会持 续增加。据中研网预计,到 2020 年中国慢病支出将提升至 5.5 万亿元左右。同 时疫情刺激健康保障需求激增,2020 年健康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了 15.66%, 占比达 18.06%,较 2019 年提高 1.49bp,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盈利能力尚待观察,但惠民保已成为险企获客和拓展健康产业服务的新抓手。

1) 普惠性质致惠民保产品盈利性存在压力。惠民保定位为具有普惠性质的政策性 产品,低准入门槛带来的高逆向选择是其承保亏损的主因。“惠民保”的参保人 群覆盖率在 70%-80%才能有效分散风险。但目前大多数地区“惠民保”项目参 保率不足 10%。我们预计未来惠民保承保亏损仍是常态,保险公司可能通过采 取适度调整保障责任、产品价格等手段提高产品可持续性,加强风险控制。

2) 惠民保对现有健康险业务短期冲击有限,且目前已成为险企获客的新抓手。惠 民保与百万医疗保障有重合,但“互补”多于“替代”。从定位来看,惠民保对 客户提供的保障程度相对更低,难以完全替代百万医疗产品。对于险企来说, 惠民保相比于普通商业健康险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可以为保险公司挖掘广大下 沉市场潜在客户,促进二次转化销售。

3)惠民保的发展使得险企进一步对接医 保体系,多方合作为商业健康险带来发展新机遇。而与医保体系深入对接,也 有助于为保险公司提供更多数据支撑,提高产品定价与风险管理水平,与医疗 技术公司的合作亦有助于打通“医 药 险”产业链条,实现跨产业融合发展。

1. 惠民保市场空间逾百亿,行业巨头快速布局

1.1 全国惠民保保费规模达 50 亿,未来有百亿市场空间

惠民保于 2015 年由深圳发端,目前呈井喷式发展态势。根据亿欧网百家号,作为“城 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城市惠民保”是一款以“城市定制、商保承保”的方式,由政府 及相关部门协同商业健康保险公司与第三方保险技术及服务公司联合发布的保险。根据 慧保天下,2015 年,深圳市率先推出“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采取了“个人账户 划扣 企业团体投保 个人自愿缴费”模式,成为惠民保类产品的雏形,由于医保个人账 户划扣、价格低廉等优势,当年参保人数达到 264 万。根据慧保天下和上海保险公众号 数据,得益于深圳市政府和医保局等部门的大力推动,2019 年参保人数达到 750 万人, 覆盖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总数的 50.4%,2020 年参保人数提升至 852 万人。2019 年,江苏南京以及广东珠海、广东广州、海南 4 地先后上线惠民保产品,惠民保开始走 出深圳,除了平安之外,中国人寿、泰康在线等公司主体开始参与其中。2020 年 6 月以 来,惠民保产品开始井喷式发展。

根据上海保险公众号数据,2020 年全国已有 23 个省、179 个地级城市推出共 111 款惠民保产品,超 4000 万人参保,累计保费规模达 50 亿以上。我们认为,长期来看惠 民保产品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根据中国银行保险报,2019 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与人数 为 135436 万人,按照 40%参与率以及 59 元/年的保费推测,惠民保的潜在保费规模为 320 亿元/年。

根据深圳晚报,2021 年 1 月 11 日,深圳市医疗保障局联合银保监局发布深圳专属 医疗险第二批产品(重大疾病类),于 1 月 12 日正式上线。根据深圳医保公众号信 息,该产品按照重疾新规开发,分为 1 年期、5 年期、10 年期三种产品,包含了对 28 种常见的重大疾病的保障,参保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投保金额,属于定额给付 型产品。其特点为:1)保障可叠加。深圳专属重疾险保额可与参保人已购的其他重疾 险保额叠加,为个人风险保障加保升级;2)与基本医保账户互联互通。该产品缴费方 便灵活,可用医保个人账户结算,也可使用自费支付;3)保费较低。以 30 岁男性参保 人为例,选购 5 年期 20 万保额的保费水平仅为 1081 元左右。

深圳专属重疾险由太平养老、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泰康养老、恒大人寿、人保 健康、前海人寿、富德生命人寿、招商仁和人寿、同方全球人寿、招商信诺人寿共计 11 家保险公司承保。每家公司针对不同年龄段个人投保重疾总保额是有限制的,其中,泰 康养老、太平养老、前海人寿、恒大人寿可选择的保额最高。

1.2 三大特征构筑产品优势圈 :低门槛 低保费 高保障

惠民保险的爆发和快速普及与它本身普惠利民的定位有关。惠民保进入门槛低,保 费低廉,可带病投保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本医保压力,与基本医保互为补充, 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

1)全方位低准入门槛。惠民保无年龄限制,出生 28 天以上即可参保;覆盖人群广, 无缝衔接医保,所在地基本医保参保人均可参保;无等待期,购买即可享受保障;无职 业限制,所有职业均可参保;无健康告知,可带病投保。

2)低保费。惠民保按照产品使用范围,将产品统筹划分为一城一策、一省一策、 全国可保三类。各省市依据保障范围、承保责任差异,采取差异化价格,但总体价格低 廉,最低保费仅 18 元。根据复旦大学许闲项目组《普惠保险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基于惠民保的深度分析》,惠民保个别省市分年龄定价,如长沙星惠保 50 岁以下居民定 价 48 元,50 岁以上居民 138 元。

3)高保障:涵盖重特大疾病特药报销 全流程健康服务。惠民保在保障范围和保障 水平上均贯彻其普惠定位,保障范围涵盖门诊看病、住院治疗各方面,并提供送药上门、 癌症筛查、体检等增值服务;保障水平上,惠民保享有和百万医疗同级别的保额,着力 解决了高额医疗费和重点疾病的药品保障。惠民保在医保和大病保险的基础上,增加了 重特大疾病特药报销,并提高了赔付比例。根据 13 个精算师公众号,苏州惠民保每年 报销上限达到 100 万,且涵盖 15 种抗癌自费药报销以及 MDT 多学科会诊、特药直付等 增值服务。

1.3 财险公司纷纷入场惠民保,平安、人保领跑行业

据 13 个精算师公众号数据,截至 2020 年 9 月,市场约有 24 家保险公司承办惠民 保业务,其中财险公司数量最多,累计 12 家,寿险公司累计 6 家,养老保险公司为 4 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和相互保险各为 1 家。分险企而言,中国平安集团累计承办最多, 累计 14 个;紧随其后的人保财险承办 9 个;中国人寿集团承办 6 个;太保集团承办 3 个;泰康养老和永诚财险各承办 2 个;其他保险公司仅承办了 1 个项目。

从承保机构数量看,惠民保呈现由一家险企单独承保到多家公司共保的演变趋势。 根据 13 个精算师公众号,目前有多家保险公司以共保的形式承办产品,比如,成都(惠 蓉保)、贵阳(贵保宝)、福州(福惠保)、海南省(乐城特药险)、武汉(360 城惠保)、 宁波(市民保)、自贡(贡惠保),第三方平台参与占比超 70%。根据慧保天下公众号, 2020 年 11 月份以后推出的产品中,共保体及参与组成共保体的保险公司数量也越来越 多,其中尤以山东淄博期齐惠保和河南豫健保组成共保体的保险公司最多,达到 11 家。

1.4 惠民保运营模式:政府 险企 第三方运营平台,“地方定制”为普遍 模式,主打“产品性价比 服务质量”策略

险企联合政府及第三方平台共同运营惠民保是当前主要商业模式。相比基本医保和 商业保险,惠民保的参与主体是以政府、险企和第三方运营平台组成的“铁三角”,更加 多元化。三方合作的具体动因在于:1)地方医保局为响应国家政策和提升民生医疗环 境,负有监督、指导和协助保险公司及第三方平台公司设计产品、宣传推广产品和产品 运营等责任。2)健康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保险公司需要另辟蹊径拓展健康险市场,通过执行自身承保理赔职能,发挥服务网点和渠道资源优势,实现获取区域性医疗数据 和参保人群二次开发的机会。3)第三方运营平台则扮演着连接医疗资源的关键作用, 将片段化的医疗服务和割裂的医保数据有效转化并赋能到惠民保产品和服务中,并成为 把控外部供应商质量和时效的抓手。根据“南方 ”网易公众号,按照政府参与深度,惠 民保运营模式可分为纯商业经营型(如人保财险联合支付宝发布的“温州〃惠医保”)、 政府指导型(如嘉兴民政局指导,太保财险承保的“嘉惠保”)、政府参与型(如淄博市 医保局深入参与的“淄博齐惠保”)和政府主导型(如珠海市政府联合中国人寿设立的“大 爱无疆”医疗保险)4 大模式。

“惠民保”的目标群体仅限于某一城市的有医保人群,且对有既往症的投保人的处 理方式不同,而各城市医保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均有差异,因此各地惠民保的保费定价、 总保额、年免赔额等均有不同,基本是“一城一策”的模式。以中国平安为例,平安健 康承保的“广州惠民保”保费为 49 元/年,保额 100 万元,赔付比例 80%。而平安健康 在杭州承保“杭州市民保”保费为 59 元/年,保额最高 200 万元,赔付比例 75%,且特 药保障免赔额为 0。

保险公司主打“产品性价比 服务质量”策略。1)在定价策略上主打“产品性价比” 策略。由于惠民保的产品定位是“惠普性质”,因此最大的优势就是性价比。从中国平安、 人保财险、中国人寿等典型保险公司的定价来看,惠民保产品保费大多位于 29 元/年-69 元/年,个别城市年度保费超过 100 元;从保障限额上看,均在 100 万元及以上,呈现 出低保费、高保额的特点。我们认为,高性价比足以让惠民保产品获得区别于普通商业 险的竞争优势。2)在运营推广上主打“服务质量”。各险企为了在“惠民保”市场上抢 占份额,纷纷将提高服务质量作为竞争着力点,策略包括提高理赔响应速度,提供增值 服务等。比如人保财险承保的“东莞市民保”为参保人提供特药直供、国内预约购药配 送等增值服务。

2. 多因素助推惠民保走向浪头

惠民保火热的背后,是社保基金支付压力不断凸显、政府部门扶持政策频出、健康 保障需求日益扩张等多因素的推动。

2.1 基本医疗保障力度仍待加强,医保基金支付压力大

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广泛但保障力度仍待加强,个人医疗卫生支出依然存在压力。我 国基本医疗保险目前处于“广覆盖、保基本”的阶段,据国家医保局数据,截至 2020 年底,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 13.6 亿人,参保率稳定在 95%以上,建立了世界 最大的全民医疗保障网。2019 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 范围内医疗费用实际支付比例分别为 75.6%、59.7%。根据国家卫建委《2019 年我国卫 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 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中个人卫生现金支出占比为 28.36%,相比 2001 年的 59.97%已经取得了巨大改善,但是仍然尚未达到世界卫生组 织提出的 15%-20%的理想目标水平,这也反映出我国个人医疗费用支出依然存在压力, 基本医疗保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压力愈发显著,商业医疗险作为补充角色定位将发挥更大作用。 据国家医保局数据, 2019 年居民医保基金收入 8575 亿元,支出 8191 亿元,分别比上 年增长 9.3%、15.1%,2012 至 2019 年,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支出年均增幅达 20.84%, 超过收入增幅的 19.69%。医保基金收入增速落后于支出增速,导致基金结余率持续下 滑。2019 年,居民医保基金当期结存 384 亿元,累计结存 5143 亿元,结余率由 2009 年的 34%下降至 5%。在此背景下,作为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中重要的补充角色,商业医 疗险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

2.2 多项扶持政策添助力,商业健康险发展迎来东风

2014 年以来有关部门多次发布政策文件鼓励商业健康险发展。2014 年,银保监会 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要求到 2020 年,基本建立市场体系完 备、产品形态丰富、经营诚信规范的现代商业健康保险服务业。此后多次基于政策层面 鼓励商业健康险的发展。2016 年《“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发布,要求到 2030 年 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显著提高。2019 年银保监会发布《健康保险 管理办法》,结合健康保险市场情况,针对健康险经营条件、产品设计、销售和理赔管理 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进入 2020 年,商业健康险仍然受到监管部门的持续。2020 年年初,银保监会 发布的《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提出,完善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 力争到 2025 年健康险市场规模超过 2 万亿元;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服务和医保 控费,完善大病保险运行监管机制等。2020 年 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明确到 2030 年底,全国将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 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 医疗保障制度体系。2020 年 9 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的通 知》,明确了健康管理服务的概念和目的,提出健康管理服务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完善 健康管理服务的运行规则,强化健康管理服务的监督管理。2021 年 1 月,银保监会发布 《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在产品续保、定价、理赔、销售 等方面规定了短期健康保险产品的有关要求。 国家统筹的基础医保和补充医疗保险在过去 70 年间不断完善,但我国人口基数大,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任重道远。因此,我们预计国家有关部门将继续 倡导推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政策红利仍将持续。

2.3 慢病医疗压力凸显叠加疫情刺激,健康险保障需求得到激发

次标人群规模不断扩大,慢病医疗支出压力亟待缓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卫 生健康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慢性病患者生存期的不断延 长,加之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和行为危险因素流行对慢性病发病的影 响,我国慢性病患者基数仍将不断扩大。同时因慢性病死亡的比例也会持续增加,国家 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在《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发布会接受采 访称,2019 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 88.5%,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慢 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为 80.7%。根据中研网预测,到 2026 年癌症、糖尿病、高血 压的发病率将分别提高至 0.7%、14.4%、27.8%。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将产生长期用 药及科学慢性病管理成本,带动中国慢性病管理开支增加,据中研网预计,到 2020 年 中国慢病支出将提升至 5.5 万亿元左右。而慢病人群通常无法正常购买商业健康险产品, 因此面临着更大的医疗支付压力。

疫情刺激健康保障需求激增,健康险需求持续扩大。需求侧提升迅速刺激保险公司发力,推出新冠疫苗保障险等健康险产品。在保险业整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2020 年健 康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了 15.66%,占比达 18.06%,较 2019 年提高 1.49bp,保持快速 发展态势。

3. 惠民保盈利与可持续性尚待观察,但已成为险企获客和 拓展健康产业服务的新抓手

3.1 普惠性质致惠民保产品盈利性存在压力

“惠民保”赔付额与保费收入不成正比,长期盈利性存在压力。低价格和高保额的 特点,使得惠民保赔付额过高,与保费收入不成正比。以“深圳市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 保险”为例,根据平安养老险公众号数据,截至 2019 年底,深圳政府重疾险参保人数 已达 750 万人,覆盖深圳医保 50%人口;截至 2020 年 3 月份,深圳政府重疾险累计赔 付 8.7 亿元,受益人数超 6.9 万。但根据我们测算,2015-2020 年累计保费规模约为 9.2 亿元,刚刚覆盖累计赔付额,盈利空间极为狭窄。

惠民保定位为具有普惠性质的政策性产品,低准入门槛带来的高逆向选择是其承保 亏损的主因。大多数地区的“惠民保”为自主参保缴费,投保年龄、职业范围远大于普 通商业险,且无健康提要求,因此极大提高了逆向选择的概率,因为身体、年龄等原因 不能购买普通保险产品的用户更可能参与低门槛的“惠民保”,加大了保险公司的风险。 保险公司为规避风险、维持经营,需要提高保费或降低保障,而这些措施又会减少产品 的吸引力,有更多选择的低风险参保人很可能会选择退出,进一步提高了“惠民保”整体的用户风险。根据中国银行保险报,“惠民保”的参保人群覆盖率在 70%-80%才能有 效分散风险。但目前大多数地区“惠民保”项目的参保人数在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参 保率不足 10%,又会进一步加剧恶性循环。

预计未来惠民保承保亏损仍是常态,保险公司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产品可持续 性,加强风险控制。我们认为,保险公司发力布局惠民保,并非看重其盈利性,主要目 的一方面是通过微利业务开拓新的市场和客户,变相实现低成本获取新客;另一方面也 有利于建立与当地政府以及医保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当地资源,因此预计惠民保 长期仍将保持承保亏损的状态,但各险企或将采取多重手段控制承保风险。此外,惠民 保产品作为 1 年期产品,保险公司可以针对实际赔付情况,并综合市场对于价格调整的 舆情风险,将价格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盈亏范围之内,保证惠民保的可持续性。 3.2 惠民保对现有健康险业务短期冲击有限

“惠民保”与百万医疗目标客群存在部分重合,短期内对现有业务必然会产生一 定冲击。我们认为,“惠民保”和百万医疗都是健康险市场上热门的补充医疗险产品,皆 为被保险人提供在医保基础上的医疗费用报销保障。二者的保障范围和保障人群存在重 合,同时两者的产品设计上都以用较低保费杠杆撬动百万医疗费用保额为特点,致力于 解决民众看病贵、因病返贫等问题。由于与百万医疗的相似性,“惠民保”的火热短期内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百万医疗险的销售。

但“惠民保”和百万医疗的产品定位存在本质不同,二者“互补”多于“替代”, 整体来看“惠民保”对百万医疗的冲击有限。

1)从定位来看,惠民保与百万医疗并不 存在严重冲突,对客户提供的保障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惠民保的定位是“普惠”与“补 充”,是在基本医保和大病医保之上,解决医保范围内人们自付部分的保障问题。而百万 医疗险相对来说重点更多在于突破了社保目录,报销靶向药、昂贵进口药等。与此同时, 百万医疗险的保额限额也更高,是再往上一个层次的补充。

2)从险企角度来看,惠民 保盈利性较差,主要作为抓手型业务来实现价值贡献。保险公司推出“惠民保”产品更 加看重的是其依托政府背景带来的获客能力和引流能力,盈利性难以保证。而作为将中 国健康险市场推向万亿级的重要力量,百万医疗对于保险公司更为重要的是其盈利性, 贡献保费收入的特点。按照年龄 50 岁测算,“众安尊享 e 生 2021 医疗险(单人版)”百 万医疗险每年保费为 943 元/人,而“广州惠民保”年保费进为 49 元/人,难以为险企贡 献巨额保费收入。因此,同作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中的保障形式,“惠民保”和百万医疗的 产品特点和定位并不完全重合,两者更多起到在保障体系中的互补作用,并不可以完全 相互替代,所以“惠民保”对百万医疗的冲击有限。

3.2 多方合作为商业健康险带来发展新机遇

惠民保为保险公司挖掘广大下沉市场潜在客户,有利于险企促进二次转化销售。商 业健康险长久以来面向中高端市场,下沉市场的健康保障需求一直存在较大缺口。而目前大多数城市的惠民保项目年缴保费在 100 元以下,最高保额普遍超过 100 万元,相比 于普通商业健康险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切中老百姓心理预期,调动了民众的参保热情。 此外,惠民保有政府背书,能够快速覆盖到更多人群,因此是一个优质的获得新客户的 流量入口。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并不盈利的惠民保项目,更重要的是其二次转化销售空 间。惠民保对获客、保费达成、新业务线开拓具有重要价值。

与医保体系深入对接,有助于解决医保数据不足、风控初始图谱的缺失的痛点。数 据是险企进行产品定价与风控管理的前提,可目前大型险企掌握的数据单一、静态,不 具备动态特征,缺乏消费者的行为数据、消费方式数据等,没有实现与医疗及医保支付 体系的联动。医保/商保数据之间的壁垒以及技术的落后,使得保险公司很难建立有效的 健康险风控模型,而通过惠民保产品实现与医保体系的进一步深度对接,有望解决这一 关键痛点。

借助惠民保合作机遇,通过多方参与打通医疗险运营链条。惠民保实施期间,医疗 技术公司的参与已成为连接医疗资源的关键环节。这类公司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有股东背 景,如制药企业、保险等。除卫生管理和特殊药品服务外,还可提供系统建设支持、营 销支持等服务。政府、保险公司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多方参与模式,助力“医 药 险” 全链条打通,推动药企、健康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健康险发展模式。

详见报告原文。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